wei硅谷王川个人信息o 硅谷王川(硅谷王川个人信息)

宝宝免费起名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上帝视角+根据硅谷王川网文整理1、价值排序,优先级NickSzabo是中本聪的几率最大。可以看他多年来一系列的文章和记录,不温不火的叙事风格。澳大利亚那个CraigWright,吃相比较难看,常常气急败坏地在推特上和人吵架,从此做派看就是“假聪fakesatoshi”.试想真正的中本聪,基

上帝视角+

根据硅谷王川网文整理

1、价值排序,优先级

Nick Szabo 是中本聪的几率最大。可以看他多年来一系列的文章和记录,不温不火的叙事风格。澳大利亚那个 Craig Wright, 吃相比较难看,常常气急败坏地在推特上和人吵架,从此做派看就是 “假聪 fake satoshi”. 试想真正的中本聪,基本上就是以上帝视角看行业里的人,怎么会屑于和网上的闲人吵架呢?

2、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如果说时光可以让我重回到 2005年,让我可以获得上帝视角,我希望:

1/有人会苦口婆心地劝说我,当时美国二三线城市的投资房的炒作,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不能因为看起来比一线城市便宜很多,就以为它是一个好的投资。一线中心城市的各种资源集聚效应,是二三线城市永远无法比拟的。

2/有人来告诉我,互联网任何领域的龙头老大,因为极强的扩展性,一旦形成正反馈循环和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后进者不可能在现有游戏规则下追赶的。

3/ 有人来告诉我,中国的人口红利刚刚开始爆发,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以过去的经济数据,过去的 PE 来估值,是可笑的。

4/有人会告诉我, 增量永远比存量更重要。最大最快的增量,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5/有人来告诉我,如果一个产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整体宏观经济的增速,要么就是别的产业萎缩受损,要么就是庞式骗局。something has to give有些东西必须放弃.

3、切入点在临界点

Jerry Neumann 继续:

"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科技行业,非常容易看到这些厌恶不确定性的例子。这些决定并非不理性,也不是因为有错误信息所致,它们是无法预知未来而导致的理性结果。这个无法预知,并不是说没法计算几率分布,通常远不到这一步。

贝尔实验室的律师不愿意把自己发明的激光技术申请专利,因为他们觉得和电话生意无关。

西联 (west union) 1879年退出电话生意,以换取贝尔公司不进入电报生意的承诺。他们更担心贝尔公司抢电报生意,而不是电话让电报过时。

收音机的发明者,没有预见广播可以成为一门生意。

手机的发明者 (还是贝尔实验室) 以为手机主要是为了覆盖以前无法达到的区域,而不是彻底取代固定电话。"

所以身处一线并且看到技术参数越过临界点之后,再看芸芸众生的顽固不化,常有一种上帝视角的感觉。//@仙林茶园主:如果不是保持开放心态并且身处一线,可能很难感知到技术参数越过临界点的时间。所以逆袭很难,对于普通人来说,保持随大流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至少不至于被时代彻底抛弃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里举的一些例子,都是因为技术参数的变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备,导致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模型。普通人逆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在技术参数越过临界点,新思维模型形成之时。

5、买单客户的视角才是上帝视角

意识到从投资角度看,真正的上帝视角,是买单的客户 (不是免费的用户) 的视角。因为客户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某个选择,要花钱买这个公司的产品,而不是另外一个公司的产品。这里面有很多微妙的因素和逻辑,旁观者不可能完全理解。

芒格说他和巴菲特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就是没有更早发现投资谷歌。他们的保险公司 Geico 当时通过谷歌买的广告,平均获客成本两美元。而如果买有线电视晚上脱口秀的广告位,平均获客成本 30美元。有这个视角,就可以比大多数人更早更客观地发现谷歌的价值。

凡是没有真正从掏钱买单的客户的角度,深刻理解一个公司的分析,大概率都是扯淡。而作为买单的客户,会非常清楚那些扯淡的分析,具体是哪几个点在扯淡。

因为你知道那些不靠谱的人的逻辑,具体精确到哪几个点不靠谱,所以你就拥有强大的信心以指导自己的行动。//@海波的随想:精辟,所以投资的时候跑去筛选数据发现股票是极端不靠谱的。敢于花钱,并从选择中发现机会。

1/ 出钱出力最多群体的视角,就是上帝视角。

2/这个视角,有的时候和某个个体的视角一致,有的时候不一致。

3/当个体的视角有的时候和上帝视角重合时,他就会自鸣得意。

4/但是当两个视角背离时,如果个体还顽固地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的视角还是上帝视角,悲剧就会发生了。

发现自己错了以后,任何时候改错都不算晚。关键是绝大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拒绝改错。尤其是有些看似聪明的人。//@海波的随想:是的,还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极少数。但是除了观察业绩增长,还有什么办法发现自己是不是少数?

6、出钱出力最多者是上帝视角

1/ 著名投资者查理*芒格说,他和巴菲特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就是没有更早发现投资谷歌。从他们的角度,本来完全可以发现的。他们旗下拥有的的保险公司 Geico 当时通过谷歌买的广告,平均获客成本两美元。而退而求其次,剩下的获客效率最高的方式,如果买有线电视晚上脱口秀的广告位,平均获客成本 30美元。有这个视角,就可以比大多数人更早更客观地发现谷歌的巨大价值。

2/ 但是大部分谷歌投资者,从来没有想到去给谷歌的广告客户打电话,去理解他们的视角和逻辑。大部分人只是从免费用户的视角,谷歌搜索是否好用,谷歌搜索用户有多少,广告点击率有多高,每个点击赚多少钱,等等,这类旁观者视角来分析理解。而最关键的视角,为什么客户心甘情愿要砸这么多钱到谷歌上打广告,这个视角,是缺失的。

3/从投资角度看,真正的上帝视角,是买单的客户 (不是免费的用户) 的视角。因为客户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某个选择,要花钱买这个公司的产品,而不是另外一个公司的产品。这里面有很多微妙的因素和逻辑,旁观者不可能完全理解

4/ 再举一个例子,Linkedin (中文翻译成 ”领英“), 当年很多普通用户在其网站上注册,大部分人用了几次后,发现对找工作帮助不大,所以也就很少去更新去使用。但是,LinkedIn 对于猎头非常有用,可以迅速找到潜在客户,所以猎头愿意付钱成为高级用户。Linkedin 是专业人士社交网络的第一巨头,上面有超过四亿注册用户,活跃用户超过一亿,对于猎头而言是无法替代的最佳选择,尽管对很多普通人用处有限。

5/ 2016年二月 Linkedin 因为营收不好,股价一天下跌了 43%, 跌到 108 美元一股。但是四个月后微软以一股 196美元的价格收购 Linkedin, 总市值是两百六十亿美元。那么,同样的,对于微软而言,核心的价值是LinkedIn 是所在领域的最大巨头,拥有海量的企业网络大数据, 掌握垄断了这个别人没有的数据,可以再去推动销售微软的其它产品,就更加容易。这个价值,是孤立地看 Linkedin 的财务报告所无法理解的。按照 Linkedin 自己的说法, 94%的 企业对企业的营销者,都通过LinkedIn 来传播他们的内容。

6/ 凡是没有真正从掏钱买单的客户的角度去深刻理解一个公司的分析研究,大概率都是扯淡。而作为买单的客户,会非常清楚那些扯淡的分析,具体是哪几个点在扯淡。

7/ 这也是为什么因为某个单一视角做空一个公司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你不能保证你的视角是全面的,如果在别人的视角里他觉得有价值,他愿意出大钱,做空者就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

8/ 再举一个政治上的例子,对于一个政客而言,其支持者基本盘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反对者的观点。2016年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时,有个著名的“Pussygate",就是特朗普在有录音的情况下,吹嘘自己如何轻松地泡妞,上来就直奔主题,就上面亲下面摸。这个录音十月七号,星期五早上公开后,CNN, 华盛顿邮报,脸书,各大媒体马上连篇累牍报道,一些共和党大佬开始也公开谴责特朗普,大部分旁观者,都觉得他肯定完蛋了。甚至星期六内部开会时,他当时的竞选班子的主任,都劝他直接退出选举,认输吧。

9/ 但是特朗普最后决定坚持到底,还发了一个推:

“It is so nice that the shackles have been taken off me and I can now fight for America the way I want to.”

(太好了, 我的锁链被拿掉了,我现在可以按照我的方式为美国而战斗。)

10/ 过了几天,这个事情的影响慢慢消退,然后二十多天后他仍然胜选。这个事情,让特朗普的反对者非常愤怒,他们会说,这个道德败坏的老流氓,为什么还能当选。

11/ 合理的解释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占美国人口的接近一半,他们不在乎他的私德,他们关心的是特朗普是否愿意为他们的个人利益,尤其是就业,非法移民造成的安全问题等等,而奋斗。只要特朗普把支持者最关心的问题做好,或者说没有别的政客能够比特朗普做得更好,这些支持者就不会改变观点。而反对者攻击特朗普的私德,对于支持者而言根本无所谓。这就是客观现实,不尊重这种现实规律,只会破口大骂,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所以特朗普上台将近四年,做了无数让反对者极为愤怒的事情,但是反对者迄今为止拿他无可奈何。

12/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看到,人们情愿沉浸在自己的视角内浪费大量能量宣泄情绪,拼命咒骂,也不愿花点力气去思考真正的上帝视角在哪里。 这是客观现实,这也意味着对于有心人而言存在巨大的机会

13/ 知道上帝视角在哪里后,要接着问,我是否可以以相对较小的代价获得这个视角的信息?我在第一个视频里提到”建设个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这个时候就派上用场了。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后,按照这个视角获得的信息,再指导调整自己的策略,就容易事半功倍。

14/ 小结一下:

一) 出钱出力最多的群体的视角,就是上帝视角

二) 这个视角有时和单一个体的视角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三) 当个体视角和上帝视角重合时,他就会自鸣得意。

四) 但当两个视角背离时,如果个体还顽固地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的视角还是上帝视角,悲剧就会发生。个体会因为现实和自己预测不一样,而非常愤怒或者沮丧。

五) 如果大部分人没有看到上帝视角,而你看到了,你就可以抓住机遇

15/ 这个话题实际上和摩尔定律的发展规律,还有关系。

用户愿意出钱才能说明产品有价值,否则只能说明这是失败的产品。用户愿意出的钱越多产品价值才越高。而出钱最多的人群才是产品的核心用户群,关注他们的需求才是上帝视角。懂得这个道理对我们本质上来说是避免无效的注意力在不对的人身上,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7、发现问题,消除问题

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个错误的对自己不合适的问题,甚至是个伪命题,然后找到真正适合自己解决的问题,这就已经把问题解决大半了。

但没有主动持续地从外界吸取新的信息和能量,是没有能力发现和构建新的适合自己解决的问题的。

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咬牙切齿地给自己打鸡血要闭门造车,这是绝对傻*行为。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角度看,这种工作方式导致自我消耗到衰亡,是物理上的必然。

上帝视角看摩尔定律的方法论,是尽量鼓励自由的贸易,更大的市场,更高效的交流合作,让好的解决方案自然浮出水面。如果人为主观地盯着一个技术路径强攻,我们现在恐怕还在单核处理器里面钻牛角尖。

一个高效地让自己全面吸收外界各种信息的体系,就有可能最大概率地给自身提供各种低阈值的好问题来挑选来解决,然后形成良性循环

8、慢慢想清楚曹孟德老师登高必赋的生理机制了。

上帝视角,马云说过登上山顶的人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样的,只有在山腰上才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

本质上给人带来愉悦感的不是物理高度,而是高度带来的巨大的视野宽度,所有的事情一览无余,这是在底层很难看清的。但如果眼前有山丘挡住大部分视野,那马上也会很不爽,即使位置很高。

山上的视角有这么几个好处: 第一,全是原始的未被篡改的数据,尽收眼底。第二,马上可以认出一些关键物体,比如建筑群,公园,湖泊,山丘,商场等等。第三,马上可以知道所有这些不同物体是如何连接的。但是我们对经济,社会还有很多事物的理解宽度和深度,远远不如这种登高望远的所获得的视角。

站的高,视野开阔,底层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连接机制,哪里不通,哪里可通,哪里有什么样的资源,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想不心情舒畅都很难。

张督办一百年前有诗为证: "好个蓬莱阁,他*真不错,神仙来过的,俺也坐一坐。隔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hunwei_:把建功业内化进自我追求又如意过的人,会很自然的将所遇所想补成天眷人助的情景中,又遇到登高这样忘愁激性的时候,写出“大炮开兮轰他娘”都显得抒怀尽兴

1.个体与组织思维,是基于预设立场与既得利益的“输入-输出”认知模型(碳基)。2.非预设立场与利益,且拥有强大算力的“输入-输出”认知模型拥有天生的优越性(硅基)。3.在运算与执行上,碳基已经没有优势了,但在感知与认知上,碳基尚有一线生机(苟延残喘)。4.屠杀不可避免。

相信微博腾讯阿里等等后台监测者,可以一眼看清各种细颗粒的全面的普通人看不到的大数据,这是商业世界的上帝视角,视野极为开阔,也有类似的感觉。换句话说,爬山登高是一种原始的获得物理世界的上帝视角的方式。//@晔晔Hikaru:有点像大数据跑出结果的时候 那种感觉

9、多学科带来广度,历史带来时间上的长度

"BG在用人上并不局限于常见的金融和理工科背景,更加喜欢背景多元化学术背景的候选人并且强调具备一定历史素养,这可能因为通晓历史的人更容易从上帝视角审视长期机会。"

10、知错就改

其实这些东西明明白白说出来了普通人也很难做到: 一是因为懒惰不愿意花时间去体验用户的上帝视角,二是因为逆人性非常痛苦很难去理智主动的纠错,三是这种策略要两三年以上才能有显著效果但外面发快财的短期诱惑太多。这比间歇性断食减肥还难,虽然外表看无所事事,很简单轻松

普通人投资躺赢的八大心法
1/等待临界点
2/多维度验证垄断性
3/理解客户才是上帝视角
4/越垄断越加仓
5/理解长期产品路线图
6/忽略短期噪音
7/不怕改错和高价买回
8/垄断者“晚年寿命可能极长

11、打破惯性,迅速纠错

仔细反思以前的经验教训,发现"打破惯性,迅速纠错"是一种最容易以较小代价获得较大回报的行为模式。

很多时候隐约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哪里不对劲,判断有失误,但因为已经投入可观的资源进去了,就不愿意客观的拿手术刀剖析自己,迅速纠错。而如果从上帝视角看,只要忍住这种心理上的短暂痛苦,熬过纠错后重新开始的一小段起步的时间,后面的路是越走越宽,心理上也逐渐从比较痛变成无感再变成愉悦,实际上并不累。

而简单的勤奋努力,如果不是基于持续的观察和试错,很多情况下只是在无效的方向上继续无效的挣扎,是彻头彻尾的巨大的浪费。

要永远这样一种心态: 即使马车已经造了 90%,但是当发现内燃机车已经出来后,能够认赔,果断把没造好的马车放弃。把这种心态彻底内化之后,会发现自己容易比一般人更早发现"内燃机车",以后也就很少会面临那种"造好 90%的马车而又要放弃"的窘境了。

所以纠错实际上不是自己一拍大腿就纠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积累的各种选择开始指数型增加,然后不断拷问自己: "我现在做的某些事情看起来很傻呢,为什么不切换到更好更省力的新的选择上去?"

独立思考和反复纠错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谁能够在那里装逼,一次就独立思考搞对了。这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收集一手数据,反复纠正自己的错误的过程。战略问题上,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思维框架和结论,不要因为别人说几句廉价的奉承话就觉得自己对了,也不要因为别人冷嘲热讽就觉得自己错了。

纠错有两类,一类是同一个思维框架内的对和错,比如赌涨或赌跌,这种错误,长期看都抵消了,思考太多是浪费时间。还有一类,是从驴唇不对马嘴的错误的思维模型,切换到正确的思维模型上,这类纠错,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红利。

做鸵鸟是一种默认的阻力最小的选择。

形势比人强。所谓强人也都是借势才能出头的。intel 七年前作为业内巨头应当可以看到 gpu 对人工智能推动的形势,本来有时间窗口可以收购 nvidia 的。但是职业经理人无法克服内部决策体系的惯性,无法迅速纠错。所有的各种借口都是苍白无力的。

复杂度高,通用性好的模块化系统,改错只是升级系统里面的一个小小模块而已。复杂度低,各个组件之间沟通协议没有标准化的系统,改错极为困难,成本极高,往往被迫选择硬着头皮撑下去,直到撑不下去就彻底垮掉。

12、

权力斗争和市场竞争都有一个类似而且重要的机制:

就是你要尽量架空竞争对手,同时要防止竞争对手架空你。掌权者要在每个环节都尽量有至少两套独立的人马可以互相节制,免得某个环节被一个人所控制而反噬。

市场竞争中的架空,可以理解为你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无数替代品,而你所在的那个环节几乎没有替代品。你的垄断性 (不可替代性) 越强,你捕获经济利益的能力就越强。

当我们听某一个 CEO 忽悠媒体说,我们缺少某某领域专业的工程师的时候,他的目的是让别的环节有更多的替代者,这样可以降低他的商业成本。

但我们很少听某个 CEO 去鼓励学生去做 CEO, 如果大家真的都去挤破头做 CEO, 那是提高(剩下的极少数的) 工程师身价和待遇的一剂良药。

类似的例子还有 chris dixon 提到的,就是硬件公司愿意花大钱去支持开源软件,intel 是 Linux 最大的支持者,这样它可以降低自己对软件公司的依赖。

还有就是软件开发者 Joel Spolsky 提到的,如果去迈阿密的机票非常便宜,那么对迈阿密的旅馆需求会提高,住店的费用会上升。

很多所谓专业人士,在架空和被架空的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认知,费了牛劲去和其他人做同质化竞争,结果钱都让流通环节的某个垄断性节点给赚去了。

反之,获得垄断性并不一定需要太多局部的专业知识 (甚至可以看似一窍不通而被专业人士嘲笑),而是要对整个架空/反架空的大格局有清醒的认知,再加上一些运气。

少数科技巨头,用极为优惠的价格,把大量合作伙伴和用户吸引到自己的生态圈里,短期可能看似有极大亏损,但规模过临界点后自己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垄断地位,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别的地方捕捉经济价值。

与这相关的一个概念是 clayton christensen 提出的 "让人垂涎的利润之守恒定律" ( law of conservation of attractive profit), 大意是,当价值链的某个环节上的玩家太多时,价值链上的垄断者总会出现在邻近的另外一个节点,在那里获得可观的利润。

类似的,斯大林二战后把德国东部的两块领土划分给波兰。//@闲云野鹤云900:权力的控制还有利用结构的不完整,比如地方的行政,财政,军事分属不同班子,避免出现军阀。利用地理的结构特点,比如汉中划给陕西,削弱四川独立的可能。

技术有的时候可以改变和重塑权力架构,但很多时候一根毛也动不了,这时候唯技术论就很可笑了。理解权力架构的变迁,才能理解价值和利润的变迁。但光看权力架构表层的泡沫,不理解其底层支持力量的实质,也会判断错误。

结构性欺骗现象导致"结构性荒谬",如果不能跳出自己的子系统从上帝视角来观察,很难意识到这种荒谬 //@B_4_Brandon:用渠道/节点视角看世界,会被社会上的结构性欺骗现象之多震惊

宝宝免费起名关注微信公众号------《梓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704730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ftdjq.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2822.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ftdjq.com/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