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的近义词是什么词(会意的近义词是什么_)

抖店动销抖店体验分提升抖店任何业务可添加微信:ad07668

“封”和“邦”这两个字算不上是形近字,但它们在字(词)义上却同源。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字源上的渊源关系。“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杜甫《述怀一首》)这个“封”是个会意字。其字形演变轨迹为: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在土堆上植树。故“封”的本义就是种树。古代诸侯受

“封”和“邦”这两个字算不上是形近字,但它们在字(词)义上却同源。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字源上的渊源关系。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杜甫《述怀一首》)这个“封”是个会意字。其字形演变轨迹为:

会意的近义词是什么词(会意的近义词是什么_)

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在土堆上植树。故“封”的本义就是种树。古代诸侯受命建国后即在所封之疆土的边界上培土植树,以示自己的领地范围。《说文解字·土部》:“爵诸侯之土地。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段注云:“谓爵命诸侯以是土也。”意即明确诸侯所拥有的土地面积范围。此面积范围的标志,即是成排成行的树苗许慎所谓之“爵诸侯之土”,是甲骨文的字义所在,即培土植树是为了划定诸侯土地的面积范围。

“封”的本义是在土堆上培植树木。《左传·昭公二年》:“封植此树”,亦即“栽种培育这树”之意。要栽种就需要聚土,所以,聚土筑坟也成为“封”。《左传·文公三年》:“封殽尸而还。”意思是,把在殽地战死的人筑坟掩埋好后返回。“筑坟”有将尸体封闭于土中之意,因此,“封”字又引申为“封闭”。《史记·李斯列传》:“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其中,“书已封”即把信已经封好了之意。后来再从“封信”引申未单位量词,如“一封家书”。

附带说一个相关的熟语。我们今天习用“二百五”来形容一个人半痴半傻。其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古代的银子按“两”称重,一般以五百两为“一封”,亦即一包,封好的一整包。那么,“半封”也就是“二百五”。而“半封”又和“半疯”谐音,故世人以“二百五”讥人痴呆傻萌,或欠缺老练精明。

今之所谓“封建”,亦即“封”之本义。“封建”意为“封土建国”,即用培土植树的方式“爵诸侯之地也”。当然,到了后世,“封建”一词又衍生出其他的意思,那就另当别论了。

再来看“邦”字。“邦”的字体演变轨迹为:

会意的近义词是什么词(会意的近义词是什么_)

关于“邦”的本义,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从字形上看,“邦”字就是“圃”字。“邦”和“圃”在殷商时代就是一个字,都是指在土地上栽植树苗。围绕封界栽一圈树苗,表示界线以内即为“邦国”领地,可见,“邦”即是“分封 的诸侯国”之意。另一种说法是,“邦”“封”本为一字,古汉语中名动相因,所以“封邦建国”中的动词“封”和名词“邦”本来就是一回事。而在金文中,“邦”的字形有了较大的变化,即在字的右边增加的“邑”(见上图2、3号字体),表示人口聚居之地,同样代表分封领地。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所以,“邦”的本义就是,用所植之树为界标志所划定的诸侯国。《说文解字·邑部》:“(邦)国也。从邑丰声。”段注引《周礼注》云:“大曰邦,小曰国。析言之也。”许云:“邦,国也;国,邦也。统言之也。”

即是说,“邦”即“国”,它们只是大小之别,而无本质差异,故基本上可以看成同义词。可见,“邦”是一个会意字,其造字的本义即为“封界之地”,亦即“国”也。《诗经·大雅·皇矣》:“王此大邦。”意谓:统治这个大国。由此也引申为“分封”,作动词用。如柳宗元封建论》“邦群后”,这个“后”是指“诸侯”而言的。意思是,分封了许多诸侯。至于“民为邦本”中的“邦”,即是指国家而言。也就是说,“老百姓就是国家的根本”。

抖店动销抖店体验分提升抖店任何业务可添加微信:ad0766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704730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